在意用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日期:2013-03-25 浏览:0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们就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 身体力行,作出榜样
           家长们,你的言行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好教材。俗话说得好,学习习惯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学习习惯的孩子。要让孩子有一流的学习习惯,必须让孩子在一流的家庭里接受熏陶。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与孩子谈话、教导孩子、吩咐孩子时才是在教育孩子,其实在你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甚至当你不在家的时候,你都在教育孩子。你怎么思考,怎么提问,怎么读书,怎么读报,怎么回答孩子的问题……所有这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因为孩子天真烂漫,心灵是敞开的,他在情不自禁地模仿你,对他来说,家长就是他的榜样,所以家长应该有高度的榜样意识,不仅仅注意与孩子谈话教育时内容正确,更要注意自己平常的言行,潜移默化地用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熏陶孩子。
          全国家长的模范曲宝琴说:“孩子从来都是敏感而柔弱的,他的成长,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需要父母对生活的诚意和对孩子的用心。”的确如曲宝琴所言,作为孩子的带路人和第一位老师,自律、乐观、用心学习应成为父母的基本素质。作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做时时留意、处处作则的有心人,并把用心贯穿在养育儿女的每一个细节里。
          曲宝琴的三个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因为早上6点就要起床上学,曲宝琴就要求他们晚上8点必须睡觉,电视只能看晚上6点半的动画片,如果到周末,可延长到9点。
          当时,他们家只有一间屋子,孩子们睡觉,他们就得跟着熄灯。他们睡不着,常常是爸爸把没有耳机的收音机开到最小的音量,放在枕边听广播小说;妈妈睁着眼睛看着窗外,一边回想当天的事,一边计划第二天的安排。后来,孩子上了中学,作业虽然多,曲宝琴也规定他们最晚不能超过10点半睡觉。多年来,全家一直遵守这个规定,从没有开着电灯熬夜的习惯。
          (二) 环境宽松,家庭和谐
          据调查,处于宽松、和谐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处于专制、压抑或者过分溺爱的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创造力。这是因为,在专制的家庭中,孩子往往没有发言权,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思维受到压抑,缺乏创造力;在过分溺爱孩子的家庭中,由于父母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怎么说,父母就怎么做,也不利于孩子形成创造力。
          许多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少年时代都不是“安分守己…的。他们经常会冒出一些奇思怪想,有时还会闯祸。他们总是喜欢去做一些别人没有想到的实验,因此,实验导致爆炸的事情屡有发生。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克里克,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库柏,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恩斯等人,都曾是爆炸事件的“肇事者”。可喜的是,这些科学家的父母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去责骂孩子或殴打孩子,而是采用一种宽容的态度,既让孩子从中受到了教训,又保护了孩子的科学爱好与创新意识
          由此可见,要培养孩子思考和创造的习惯,父母一定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容忍孩子作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允许孩子坚持自己的“奇谈怪论”,因为这些正是孩子创造力的来源。
          (三) 用心教育,培养耐心
          孩子在学习时往往缺乏耐心,而孩子的耐心又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当孩子不停地哭闹,强迫父母满足他少做作业或者不做作业的要求时,家长要沉得住气,一定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耐心教育和耐心训练。家长只有付出耐心才会培养出孩子的耐心。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耐心的习惯呢?
          童第周的父亲为了让童第周从小就明白耐心的重要性,让他能够执着地学习和做事,特意给他题了“滴水穿石”的条幅,告诫童第周世界上没有穿不透的顽石,只有没有耐心的人。父亲去世后,大哥安排童第周到宁波师范预科学校读书。读了一个学期,童第周就提出要考当时全省著名的效实中学。哥哥对他说:“效实中学是用英语讲课的,你的英语根本不行,你有耐心补习好英语吗?童第周认为“滴水能够穿石”,只要自己耐心学习,肯定能够考上的。为了准备考试,童第周坚持自学英语,每天除了吃饭外很少离开书房。终于,童第周考上了效实中学。在效实中学,童第周又用滴水穿石的精神,使自己的成绩从刚入学的倒数第一上升到了全班第一。童第周父兄培养他耐心学习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四) 启发思考,鼓励发问
          许多孩子在遇到疑难问题时,总希望家长给他现成的答案。如果家长对孩子有问必答,虽然解决了孩子的眼前问题,但会使孩子从小养成依赖父母,不愿独立思考的坏习惯。因此,聪明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会巧妙地启发孩子去想,去分析,引导他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看书,查资料,让孩子在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习思考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如果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问题,家长再示范,或和孩子一块儿去请教别人,查资料,反复思考,这样更有利于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果孩子经常面对各种问题,大脑的思维就会比较活跃。因此,家长要想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培养孩子思考的习惯,就要多向孩子发问。同时,父母还要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孩子的意见和问题哪怕是错误的,家长也应该让他说完,然后再给予恰当的指导。对于孩子正确的意见和问题,家长应该肯定、表扬,让孩子增强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的信心,提高他提问的能力。
         (五) 指导记忆,学会记忆
         小学生记忆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在决定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在童年时代进入到意识中的语言的鲜明度和情感色彩程度。孩子在接受这些印象的同时也就锻炼了记忆力。影响孩子记忆力的因素是很多的,如动机、兴趣、记忆方法、睡眠、情绪、疾病等,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记忆方法。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擅长记忆的习惯呢?
          1.激发对记忆的兴趣
          父母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温馨的氛围,让孩子在心情舒畅中来记忆。孩子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记忆,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因此,父母应该想办法诱导孩子高高兴兴地去学习,而不要一边责骂孩子,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这时的记忆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同时,父母也可以教育孩子运用一些方法,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进行特殊加工,从而把它变成感兴趣的东西来记忆,这样记忆的效果就提高了。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就是说“欲要记,先要懂”,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毛泽东说:“感知的东西不一定能理解,但理解的东西则一定能更好地感知到。”最好让孩子先理解其基本含义,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肉在的逻辑联系,从而使所要记忆的内容纳人已有的知识结构,保持在记忆中,而不要采取逐字逐句死记硬背的方式。
          (六) 制订计划,科学复习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一个善于复习的人往往能够学到其他人无法学到的知识。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学习的内容、时间,帮他制定一份复习计划,让他慢慢地学会掌握复习的过程和节奏。

    培养复习习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复习
          孩子在记忆或学习一些内容后,应在当天或第二天抓紧时间进行复习,避免知识很快被遗忘。
          2.不同的科目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对语文词汇、英语单词采用记忆的方法,对数学计算采用习题练习的方法加以巩固。
          3.回忆与复习相结合
          如复习英语单词,让孩子先尽量回忆,回忆出来表明还能记住,记不住的,就去翻书复习。让孩子背一篇课文,孩子读几遍之后,就让他合上书,从第一句开始让他尽量回忆,实在回忆不出来再翻书看。
         4.防止心理疲劳
         机械的阅读背诵,繁杂重复的计算往往导致乏味,容易引起心理疲劳,降低复习效果。家长可以指导孩子运用多感官进行复习,如:一边看,一边读,一边用手比划,使看、听、记、背、写同时进行;也可以借助相关录音带或录像带帮助孩子复习,既能激发孩子的复习兴趣,又能提高复习效果,从而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七) 情感激励,促使养成
          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家长要对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孩子一步步迈向成功。情感激励有两种方法:
          1. 家长激励孩子
          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成功,家长都要通过微笑、点头、握手、语言、符号、表扬、赠送小奖品等手段给予鼓励,让孩子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产生继续克服困难的动力,去努力养成更多更好的学习习惯。
          2. 鼓励孩子自我表扬
          如果孩子能自觉订正错题,并用一本练习本建立“数学错题库”,这时家长可以告诉他:好孩子,你这样做很好,因为这需要勇气和毅方。你应该对自己说‘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我已开始养成一个好习惯,我是好样的’。
          3. 帮孩子找个学习榜样
          榜样是优秀的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在学习中总是喜欢拿自己与优秀的人相比,希望自己能够像优秀的人一样。家长可以抓住孩子的这种崇拜心理,帮孩子选择一个优秀的榜样,让孩子运用榜样来激励自己,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网站技术支持:抚顺市众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024-52433666   网站访问流量统计: